您的位置:
 
一、市场现状
 
全球前五大之一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Kelly Services(美国财富500强)与《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杂志最新合作发布的《Kelly Services 2010年中国关键人才能力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人才市场面临大规模关键人才能力短缺的负面影响。
随着业务扩张和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CEO对中高级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的要求下,现有的大部分中高层人才,一方面距离新要求尚有差距,另一方面,还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应对一线经理面对的问题上,这导致其自身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下一岗位层级,由基层提升至主管或经理的人员,也面临着类似能力不足又无暇提升的问题。
 
二、关键人才能力
 
“提升关键人才能力”已经成为人力资源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尽管解决关键人才的能力问题刻不容缓,但在该问题上,大部分企业并无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在变动的环境中,到底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很多企业都含糊其辞。
 
很多企业纷纷上马人才测评、360度绩效考核等项目,希望借助专业测评工具来寻找差距,加强培养。但是,由于求成心切,企业过于把视野局限在测评工具本身,对人在组织中的能力成长规律,缺乏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实施效果差强人意。
 
从整个组织发展来看,加强对人才能力成长规律性的认识,在人员的不同成长阶段选用针对性的测评,才能发挥测评的最大效用,进而为提升关键人才能力指明方向。
 
三、分布式测评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分布式测评运作模式。
 
经过对大量企业各岗位关键人才成材路线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出色的企业人才,他们的核心能力发展要快于岗位发展,也就是说,他们提前储备了未来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譬如:在校园招聘中发现的人才,他们在校园期间就已经储备了职场工作所需的踏实韧性、责任心等素质;在员工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当他身份还是普通员工的时候,就体现了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作为优秀人才的特质;基层、中层、高层管理人员,模式都是如此。
 
  
备注:重叠区域为在下一层级岗位优秀人员,经过培养和选拔进入上一层级岗位。
 
关键人才的核心能力,指的是在企业各类岗位上产生杰出绩效密切相关的特点。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只是必要的条件,但还远远不够。个人主动自发的行为、思维方式、深层意识、内在动机以及性格,都在不同程度上组合影响着个人核心能力的水平高低。
 
基于这种成长规律与多重因素交叉影响作用,我们提出了“分布式测评”的运作模式。这一运作模式主要是根据人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引入针对性的测评工具。
 
1、校园学生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学生还没做好就业的准备,少部分优秀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储备了职场工作所需的基础素质,为与社会快速接轨打好基础。
 
针对此阶段的支撑性素质为踏实韧性、责任心、学习领悟、演绎思维(表现为逻辑条理与分析推演)等。校园招聘应将以上素质项目纳入重点考察内容。
了解
 
附:校园招聘潜力测评模型
 
2、职场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员工还在摸索,小部分员工已经开始体会并学习积累人际和商业技能,提前开始从自我意识到大局观念的蜕变。
 
针对此阶段的支撑性素质为积极主动、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和归纳思维(表现为严谨性、结构化、抓要点)等。这些素质也应纳入校园招聘的重点考察内容中,并作为企业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附:校园招聘潜力测评模型
 
 
3、优秀员工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一部分人已经在专业领域驾轻就熟,他们通常被称为“优秀员工”或“专业骨干”。
 
在此阶段,无论是由员工个人自发还是企业统一筹划,都应开始为个人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专业还是管理)。通常,可从性格、兴趣、价值观和能力优势四个方面综合衡量个人潜质和职业发展方向。
 
备注:每种职业有不同的关键能力组合,在职场环境中,不宜过分强调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格本色,应以“能力优势”和“价值观”作为职业发展方向定位的主要参考。
 
了解
 
之后的发展阶段分为两条线展开:专业线与管理线
 
  • 如果发展方向为专业线,应加强自身的岗位胜任力,进而再加强专业指导能力

专业线请了解共含以下9类专业类岗位胜任力测评:

一线销售客户服务市场策划技术研发财务会计人力资源采购行政秘书助理

  • 如果发展方向为管理线,应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进而再加强领导能力

以下按管理线的发展阶段进行说明

 

4、基层管理阶段
 
4.1 选拔(从骨干选拔到基层管理):
 
4.2 正式任职
大部分人骨干是因为专业出色因而被提拔到基层管理岗位,而管理的素质要求和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特别表现在“对人的认识和理解”上。因此,在这个阶段,除了基层管理胜任力测评外,有必要对个人情商进行测评
 
备注:情商测评宜在培养为出发点的前提下开展,不宜直接用于选拔流程(考察内在特征类的测评工具绝大部分都不适合直接用于选拔流程)
 
5、中层管理阶段
 
5.1 选拔(从基层管理到中层管理):
从基层主管选拔到中层管理岗位,思维成熟度是需要重点考察的内容。
 
 了解
 
5.2 正式任职
进入中层管理岗位,个人开始承受来自组织上下以及公司内外的各种压力。与基层管理工作内容相对固定、工作方法有各种规则可循相比,中层的管理工作有诸多不确定性,需要自己分析决策,承担责任。驱动力在这个时候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种天然兴奋剂,是在持续压力下坚持努力的自我激励因素。
在这个阶段,除了中层管理胜任力测评外,应对个人的驱动力进行测评
了解
 
6、高层领导阶段
 
6.1 选拔(从中层管理到高层领导): 从中层管理选拔到高层领导岗位,高阶思维成熟度是需要重点考察的内容
 
 
当步入高层领导岗位,性格开始起较大的影响作用,由于在高层领导岗位上,大部分决策不是泾渭分明的,除了方法之外,更多靠个人自身的感悟和理解,这对个人的性格完善程度提出较高的要求。单一性格和本色演出是很难胜任高层管理角色的。个人要对性格加以认识,有意识的控制自己性格中发挥过当的地方。同时,通过九型人格,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也是领导人员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认知基础。
在这个阶段,除了高层领导胜任力测评和驱动力测评外,应对个人的性格加以了解。
 
四、小结
 
测评工具使用用途
 
联系驱动各地|隐私条款|网站地图|全国客服热线:400-6060-522商务合作热线:8621-54784819
驱动旗下网站
  • 源计划网
  • 校园牛人访谈录
  • 企业精英访谈录
  • 测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