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因素:不受驱动力影响,体现了个人的理性思维模式 | 自我形象:逻辑严密 | 行为特点:逻辑因果推理 |
层级 | 行为模式 | 分层依据(典型表现) | |
---|---|---|---|
逻辑不清 |
思维和说话缺乏条理,随意跳跃,容易发散走题; 不能清晰的表达单层或多层逻辑之间的关系; 表达意思前后不连贯,自相矛盾。 |
第0级的典型表现是思维零散,无法有效组织。
|
|
![]() |
|||
直接罗列 |
直接罗列问题的各种因素; 用例子来解释抽象的概念; 根据工作相关的各种议题,罗列清楚各种组成要素(例如:能够罗列出当年的主要工作重点;罗列出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等); 根据任意指定的常识主题,罗列清楚各种组成模式(例如:罗列出三原色;罗列出撰写汇报材料的各个组成部分等)。 |
第1级的典型表现是根据直接给定的主题进行罗列。
|
|
![]() |
|||
因果逻辑 |
把问题分成简单关联的若干部分; 认识到简单直接的因果联系,进行黑白分明的选择(支持或反对;接受或拒绝等); 对前因后果进行线性分析,对问题进行逐步推进式的分析;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各种因果关系(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简单因果链等); 认识到造成某种问题或现象的若干个可能的原因,认识到某项行动或决定的若干个可能的后果,并在各种原因和若干后果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
|
第2级的典型表现是自己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
|
![]() |
|||
综合分析 |
能够识别复杂的因果链; 将问题根据重要性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部分,分清轻重缓急处理问题; 从事物与事物间的复杂关系中找出关键枢纽点,以此作为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 不但能够识别造成某种问题或现象的若干个可能原因,或者认识到某项行动或决定的若干个可能后果,并且能够对每种原因或结果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在权衡轻重、利弊、实现可能性和风险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行动和方法进行判断或选择(使用科学分析工具如逻辑树、运筹学等也是该层级的表现之一); 在重大决策上,思考问题面宽广,全面思考问题的来由、扩展范畴和解决办法,以及自身和他人的利益,顾全大局; 动态地思考问题,重视各种因素的变化及其引发的连锁变化,特别是瓶颈点或关键点,并及时判断决策。 |
第3级的典型表现是在因果关系中找到重心和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