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因素:成就驱动力 | 自我形象:改革开拓 | 行为特点:鼓励保障创新 |
层级 | 行为模式 | 分层依据(典型表现) | |
---|---|---|---|
因循守旧 |
对外界变化不闻不问,按照既有的规章制度、流程、方法工作; 对于新的方法持质疑或否定态度,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
第0级的典型表现是否定新生事物。
|
|
![]() |
|||
鼓励引导 |
公开鼓励创新,迎接新事物、新观点、新方法; 对他人提出的新观点保持欣赏和好奇的态度; 主动提出新观点与新方法。 |
第1级的典型表现是口头鼓励创新。
|
|
![]() |
|||
支持举措 |
通过多种方式,促使团队成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倡导并主动改变原有不合理或落后的做法; 在新想法形成后,不坐等机会来临,利用各种机会将之付诸实践; 投入资源、创造机会以促进创新,对提出和实施创新做法的人进行嘉奖或鼓励; 对阻碍创新的人采取惩罚措施或者将其调离关键岗位。 |
第2级的典型表现是实际支持创新。
|
|
![]() |
|||
长效机制 |
对工作流程、考核指标或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引导、支持和促进员工创新; 将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安置到关键岗位,大力推行与组织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为大家做出倡导创新的示范榜样,以富有魅力和热情的方式介绍创新的价值和必要性; 激发大家创新的热情,帮助大家形成创新的紧迫感,在组织中营造创新的气氛; 建立创新文化的持续生长环境,除了在公司内外部进行创新的倡导和鼓励外,及时认定创新方案,推广创新成果。
|
第3级的典型表现是打造长效机制。
|